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 是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兩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
兩化融合是指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信息化成為工業企業經營管理的常規手段。信息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不再相互獨立進行,不再是單方的帶動和促進關系,而是兩者在技術、產品、管理等各個層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業電子、工業軟件、工業信息服務業等新產業。兩化融合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企業信息化,信息條碼化”,是國家“物聯網十二五規劃”中的描述。
四個方面
信息化與工業化主要在技術、產品、業務、產業四個方面進行融合。也就是說,兩化融合包括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衍生四個方面。
技術融合是指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產生新的技術,推動技術創新。例如,汽車制造技術和電子技術融合產生的汽車電子技術,工業和計算機控制技術融合產生的工業控制技術。
產品融合是指電子信息技術或產品滲透到產品中,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例如,普通機床加上數控系統之后就變成了數控機床,傳統家電采用了智能化技術之后就變成了智能家電,普通飛機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遙控飛機。信息技術含量的提高使產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業務融合是指信息技術應用到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推動企業業務創新和管理升級。例如,計算機管理方式改變了傳統手工臺賬,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術應用提高了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程度,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網絡營銷成為一種新的市場營銷方式,受眾大量增加,營銷成本大大降低。
產業衍生是指兩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產業,形成一些新興業態,如工業電子、工業軟件、工業信息服務業。工業電子包括機械電子、汽車電子、船舶電子、航空電子等;工業軟件包括工業設計軟件、工業控制軟件等;工業信息服務業包括工業企業B2B電子商務、工業原材料或產成品大宗交易、工業企業信息化咨詢等。
中國情況
編輯 播報
經過長期發展和完善,特別是經過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會,兩化融合的理論逐漸成熟;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兩化融合不斷深入。
工信部確立了“系統推進、多維推進、關鍵突破”的總體思路,即宏觀、中觀、微觀[線(行業)、面(地域)、點(企業)]的三級推進思路。
在“2010”開放群組中國年會上,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兼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高新民表示,“兩化”效果評價體系取得重大進展,通過對7個行業的效果評價,證明兩化確實能提升企業競爭力。高新民表示兩化融合總體目標就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不是為信息化而信息化;高新民專家還對如何推進兩化融合做了重要解釋:推進兩化融合要從三個層次,行業層、區域層、企業層三個方面考慮:
行業層次非常重要,涉及行業產業群、供應鏈、標準規范和服務。
區域層涉及基礎設施,不僅僅是網絡和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也包括工業化的基礎設施。另外,支撐市場的一體化服務平臺化也要做很多工作。
在企業這個層次,有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企業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不僅是開發新產品,而是通過兩化融合在技術上、商業模式上、資源利用上、擴展企業影響力上建立起創新的體系,這種能力是要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礎上的。
第二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第三是可持續、低碳化、綠色化。
根據上述理念,高新民認為融合最關鍵的問題要有好的方法論,用方法論來指導融合的過程,可以保證持續不斷。就是說一定要建立一個體系架構,它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循環不斷的,成為企業發展的常態。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在 “塑造企業價值—2010企業信息化高峰論壇”上表示:工信部將大力推進“兩化融合”的工作,圍繞調結構、轉方式,精細化、規?;赝七M各行業“兩化融合”。
董寶青副司長在會上表示:軟件行業不能只是軟件的銷售,絕對不是軟件賣出去后,用戶的需求就滿足了,必須從單一的軟件銷售轉變為服務的后續延伸。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表示:裝備制造業是實現工業化的基礎條件,裝備制造業要做“兩化融合”的主力軍。
在兩化融合大趨勢下,制造企業CIO必須應對的八大挑戰
第一,如何有效管理企業的業務流程。如何能夠讓流程化繁為簡?如何讓流程得以貫徹?如何有效監控業務流程的執行?CIO需要深入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致力于讓業務流程可視化、標準化、自動化,創建一個統一的業務流程庫,實現信息系統之間基于業務流程的集成。
第二,如何有效應用最新的IT技術。IT技術在應用實踐當中,不斷產生出新理念(例如綠色IT、智慧地球、清晰企業、物聯網)、新理論(例如EA,企業架構)、新構架(例如SOA)、新模式(例如SAAS、云計算、云安全)和新技術(例如廣域網加速、內網安全),CIO應當積極地吸納這些新興技術的精髓,同時謹慎地拂去泡沫,為我所用。
第三,信息系統如何跟上企業的快速變革,支撐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國的經濟在政府政策與投資的拉動下,已經初步走出低谷,開始走向復蘇,尤其是汽車行業的表現十分搶眼;而一些與基礎建設投資密切相關的行業,實際上并未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年依然高歌猛進,例如鐵路、工程機械;同時,3G給通信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與民生有關的行業,如消費品、制藥,則保持穩步發展;中國的軍工行業以及國家壟斷行業的企業,仍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在企業迅速變革的過程中,信息系統必須能夠支撐企業增收節支,實現精細化管理。同時,制造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需要借助于并購、擴張,以及向上下游的延伸,因此,制造企業的組織形態正在迅速由單工廠變為多工廠,由單組織變為多組織。因此,CIO必須致力于建立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可擴展性、可配置性和柔性的信息系統,能夠支撐企業企業組織、運營模式、兼并收購等戰略舉措,使企業的發展戰略能夠得以實現。
第四,信息系統如何滿足業務運作的需求。通過信息化的深化應用,業務部門已經從被業務部門激發需求,轉變為不斷在實踐當中提出需求。CIO必須有效管理地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分析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屬于共性需求,如何與已建立的信息系統集成,如何控制不合理的需求,從而有計劃地組織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使信息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業務正常運作的需求。
第五,信息系統如何適應制造模式的變化。近年來,制造企業的制造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逐漸由縱向一體化,轉向橫向一體化,越來越多地采用制造外包;制造裝備逐漸由普通機床為主轉變為數控化、自動化,越來越多地采用工業機器人;逐漸由離散制造變為流水線制造;精益生產、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制造理論逐漸在制造企業中應用。在制造模式的迅速變革趨勢下,CIO應當從重點解決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問題,擴展到解決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信息化問題;企業要實現閉環管理,就必須實時獲取生產制造、質量等反饋信息,因此,CIO必須充分考慮條碼、RFID等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CIO也必須考慮底層自動化系統與企業級信息系統的集成,因而車間級的信息化成為CIO必須關注的重點。
第六,如何有效實現IT治理。隨著企業的IT架構和應用系統越來越復雜,制造企業必須進行有效的IT治理。CIO應當致力于建立IT治理體制、IT治理機制,并掌握和應用IT治理方法,在信息化系統的規劃、實施和運維過程中,有章可循,實現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七,如何實現有效溝通,提升領導力。CIO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能夠與企業領導、業務部門和IT部門員工進行有效溝通,獲取各方的積極支持與參與;同時,CIO還需要與IT合作伙伴,包括硬件、軟件提供商,咨詢服務與實施合作伙伴,IT外包合作伙伴進行有效溝通,建立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相互信任與長期合作,從而支撐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長期發展。因此,CIO應當致力于提升溝通能力和領導力,有效地集聚資源。
第八,如何有效實現IT項目的管理。企業每年的信息化建設,應當在信息化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通過一個個IT項目的實施,來得以落地。因此,抓好IT項目的管理,準確把握項目的需求,明確項目實施的計劃、資源、目標和預算,跟蹤項目的進展,把握項目實施的關鍵,抓好項目實施的文檔管理、溝通協調,做好項目實施的風險控制,確保IT項目能夠在預期的時間、預計的成本范圍內,達到項目的目標,是CIO提升自己威信的關鍵環節。